前言
面对“水墨”下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又一次的老生常谈,我们面对的哪个“水墨”?这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的第六次学术邀请展又一次抛出问题。2020年,同样在南艺美术馆,李小山先生提出的主题“逐渐形成的闭环”,将“水墨”画放置在一个假想中却又极度真实的现状下来进行讨论,水墨画的创作和与其有关的批评都好像都被封锁在闭环之中。其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情绪和与之而来的担忧。在展览中李小山先生感慨到:“水墨画与传统相比,它是当代的;与西方相比,它是本土的。在这样的闭环里,一切都是自我循环、自我论证、自我定位。万事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水墨的闭环并非铜墙铁壁,趁着光透进来,艺术家仍然是有所作为的,我深切地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面对上期所谈到的“闭环”,以及一直期待着的“裂缝”。我们似乎需要更加锋利的“器物”来完成挑起“裂缝”的工作。展览作为提出问题的一种实践方式,本该就是一件有棱有角的“器物”,面对逐渐叠加与扩张的“水墨”问题,我们需要讨论它,批评它,或者赞美它,其前提条件是要找到它。你谈你的主义,我谈我的规则,他谈他的标准,终究会回到自我构建的城堡中,仅仅只够欣赏到自己的庄园。
与其鸡同鸭讲的讨论,不妨直接把问题放置在空间中,这也中国当代水墨年鉴接下来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展览创作方法。在这一次的展览中,面对“闭环”接下来的问题,我们再次面对“传统”与“当代”的讨论,能有效行进下去的方法之一便是回到“语言”,如果“水墨”还能回到一种艺术语言来被进行探讨的话?那么这次“传统”与“当代”一定不是孰优孰劣的肉搏战,其同根不同源的自然生长方式,像是一场棋盘间,有游戏规则的博弈。贡献的该是进退之间的思考过程。
回到本次展览的主题“Chuo(进退)”。进退共用同一个偏旁,可被想象为在同一个时间轴线下,在当下,所有与“水墨”相关的判断一定是在行走中的。我们通过展览制定游戏规则,而制定规则的人便是第一个被规则所束缚的。面对繁杂的“水墨”概念,面对概念下不断衍生而出的遣词造句,我们同样造了一个具体的字——“ Chuo(进退)”。这个字谈不上正确与错误,更不是口号与态度,它应该算是我们当下面对“水墨”时,目光之所及的现状吧。
林书传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