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艺术家 | Artist

陈侗、龚剑、靳卫红、李青、李然 


新通识 —— 素描五Beta 2021

出品人/李小山

策展人/王亚敏

团 队/

展览

曲 俊

媒体

刘婷

策展助理/安怡帆

展览助手/

袁婕睿

蒋涵菲

狄政杰 

支持  

当代美术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

地点 | Venue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日期 | Duration

2021.03.16 - 2021.04.30

公共活动

素描1-4文献展览和发布

2021年4月16日至2021年4月30日

拿最近一些语音聊天俱乐部的再次暴热事件来说,它是在新社交媒介中突出了古老的口口相传的声音交往问题。这再次表明:相对来说较为古老的交往媒介和手段,它们需要在当前,随着社会加速发展,被不断刷新和重新理解。尤其是它们如何在在当下变异、迁移和改头换面的?

几乎如同活化石一样的“素描”就是这样一个需要在今天被重新发现,甚至重新发明的媒介手段。“让手机先吃”,很多当代绘画和美食的行家里手每次饭局都要先掏出手机拍摄,然后发到各类社交媒体上;而谈到绘画的行家里手,又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某个伟大的画家行家里手一有空就掏出总是随身携带速写本来。

当然,作为个人移动终端的手机及其接入的社交媒体操作,它已经是各个行当的通用基础装备、智慧和生产力。这有点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有点古老的艺术行当的“素描”媒介、设计和能力?在这一情况下,今天画家或者艺术家真正装备的“素描”,可能早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素描”了。今天的“素描”高手应该不可能再以我们所熟悉的角色和形象出现?一个当前时代的素描高手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是怎样炼成的?而且,行家里收随身携带的手机只是众多通用装备之一种,看起来形色各异的素描高手们自己的秘密手机操作是什么呢?这些装备和生产力的普遍共通性呢?

这个项目算是一次被困在系统中的自我测试。最早是2019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策划了跨年的《素描五》,但是因为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项目未能预期实现。一年有余,普遍的展览困境依旧延续着,这个项目现在准备以化整为零、改编和测试的方式更新重启。

“Beta/内测”可能意味着这一非正常状态的《素描五》有其系统、行业和面向等方面的困顿,需要自行测试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将问题从对普遍大系统的积极驾驭和上手,暂时转回到就在手边的,行业小系统的通用工具的考察,对我们行业的普遍“通识”的考察。

事后回想,迄今为止一共策划了四期,这一以通用素描为名义项目的第五期,其实是想将以往各期的思考,在与现实的贴身纠缠中,延续到提出这样一个新问题:如果说今天我们多多少少普遍感到,被“困”在各种各样的系统和机制中,在这一强烈的共同感情底色上,什么是共通而普遍的语言能力?如果说,抛开具体争论,我可以说“素描”是某种相对古老的艺术系统的普遍的语言能力,那么,今天的艺术系统的“素描”又是什么?在比拟意义上,什么是今天共通而普遍的“素描智力”?也就是一种新的,关于艺术的通识?

第五回的《素描》还将在展览中期推出《素描》第一到第五回合的文献展览和发布活动。

_sssssss.jpg

新的一年迎来新的青年,《新通识》开放

_1.jpg

《新通识》现场

_2.jpg

《新通识》现场

_3.jpg

《新通识》现场

_4.jpg

《新通识》现场

_5.jpg

《新通识》现场

_6.jpg

陈侗 /看图做戏——舞台剧《胡一川》剧本手稿/49×35cmx23/纸上水墨/ 2021/ ©️艺术家

_7.jpg

《新通识》现场

_8.jpg

李青/玉面 AF0116/ 200×150×5cm/ 木板、布料、印刷品、 吸油面纸、人体油脂/ 2020/ ©️艺术家

_9.jpg

《新通识》现场

_10.jpg

龚剑/马丁和红骑兵/ 76×56cm/ 纸本水彩/ 2020 /©️艺术家

_10.jpg

《新通识》现场, 李然文献

_11.jpg

《新通识》现场, 李然/ 另一个他者的故事——另一个现代艺术家/ 7分05秒/ 单频道录像/ 2013/©️艺术家

_12.jpg

《新通识》现场, 靳卫红作品

_13.jpg

靳卫红/手稿/15×38cm /纸本水墨/2020©️艺术家

_14.jpg

《新通识》现场

_15.jpg

《素描1-4文献展》访谈预览

_16.jpg

《素描1-4文献展》预览现场

_16.jpg

《素描1-4文献展》硬广

_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