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部落:非洲木雕与面具文化探索 | AMNUA Kids
2025-10-23
疯狂的部落:非洲木雕与面具文化探索
AMNUA Kids
“从刚果河到长江 —南京艺术学院中非雕塑艺术创作研展”
延伸少儿活动
时间:2025年10月26日 9 : 30 — 11 : 30
(提前10-15分钟集合)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Kids玻璃房
主讲:小良&小雪
策划:徐乐
人数:12人
年龄:6-12岁
面具是非洲木雕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信仰与奇观——部族仪式中的“万物有灵”单元中,我们展示了来自多个非洲部族的面具、头饰及头冠,这些木雕多用于部族的宗教庆典与祭祀仪式等活动,颇具原始艺术审美的典型性,原始崇拜、宗教以及巫术所带来的神秘部族力量,或许是非洲雕塑艺术中极具张力与震撼的、变形与夸张造型语言的灵感来源。
本次活动作为“从刚果河到长江 ——南京艺术学院中非雕塑艺术创作研究展 ”的延伸少儿活动,邀请了良空间绘本工作室的小良和小雪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关于非洲木雕与面具文化的艺术探索之旅,身临其境地感受原始部落文明的疯狂与炙热。







展厅现场图
一、活动主题
疯狂的部落:穿梭两大河流域,解锁非洲艺术与自然的秘密,发现非洲木雕的温度与面具的秘密
二、活动目标
1. 让孩子通过问卷、观展、手工,理解非洲面具图案的灵感来源、木雕的质感特点,感知刚果河流域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孩子观察并表达对非洲面具的喜好,了解非洲艺术对世界艺术家的影响,建立 “艺术跨地域交流” 的简单认知。
3. 鼓励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创作面具,培养环保意识、动手能力与艺术想象力,呼应 “河流滋养艺术” 的展览主题。
三、活动流程
1、趣味问卷预热
发放 “非洲面具探索小问卷”,用提问式语言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在观展过程中进行记录,不要求标准答案,重点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2、观展讲解与互动
2.1导览重点:结合 “从刚果河到长江” 主题,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解:
非洲木雕与面具的来历,意义与用途,纹路等
非洲木雕对艺术家的影响
· 文化联结:刚果河滋养了非洲面具艺术,长江滋养了我们的剪纸、皮影,河流让不同地域的艺术变得不一样”。
2.2互动设计:
让孩子摸一摸面具的纹路,感受质感,重量
猜一猜木雕/面具的用途,纹路的由来
3、废旧材料面具创作
3.1创作引导:拿出提前准备的材料,如快递盒、餐盘这些‘旧东西’做面具,你可以加麻绳‘头发’,可以叠拼,(展示区会有一些提前做好的面具),提前解释一些剪刀,胶水的具体使用方法。
3.2 动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根据孩子的需求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发挥想象。
3.3作品分享:邀请 3-4 个孩子展示自己的面具,说说自己的面具。
4、活动收尾
合影留念:让孩子戴着自己做的面具,记录活动瞬间。


展厅现场图
主讲人
Tutor Information

小良 (王超)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插画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5年创办良空间绘本工作室,从事美育工作,同时坚持为孩子们创作有趣的绘本,多部作品版权输出至英国、法国、美国、越南、埃及等国家。
绘本《外婆的草编鞋》获中国图书联盟“原创绘本大赛”首奖
插画《梦想家》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插画展银奖
绘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获中国原创图画书2023年度荣誉作品

小雪(孟雪)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油画系,江苏省科普美协儿童艺术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良空间主理人,坚持绘画创作,从事美育工作。
2015年创办良空间绘本工作室
2016年创办犀牛角艺术空间,展览策划
曾入选南京艺术学院美院油画展
《日落》《云海》《桃花潭之山水》入选“新锐力量”青年艺术家美术作品展
“新撞新”青年油画家双人展
展览讯息
从刚果河到长江——
南京艺术学院中非雕塑艺术创作研究展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联合承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
南京艺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南京艺术学院非洲艺术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出时间:2025年9月28日——10月29日
展出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展厅/实验空间
展览总监:王 方,杨 山
展览出品:林书传
学术支持:谢燕申,张宏蔚,朱智伟
展览策划:曲 俊
展览统筹:毛春海
联合策展:张安平、唐 玲、张淑斐
视觉设计:殷建宇
宣传推广:徐轩露 倪清蓉
公共教育:宣文陵 徐 乐 金玉衡
行政事务:王 韵
参展艺术家:邹 明、朱智伟、尹悟铭、徐 飞、薛问问、冯 且、常宝麟、秦 天、许新龙、井盈昌、刘 辉、蔡佳男、冯正阳、任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