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书:他的另一条艺术探索之路” 今日开幕|AMNUA现场
2025-10-12
10月12日下午三时,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主办,恒邦艺术中心协办的展览“石虎书:他的另一条艺术探索之路”在美术四展厅启幕。展览通过《信天游》《白裳》等代表作,阐释了艺术家石虎“书不在法”的艺术理念,他主动选择让“书”回归其行为与事件的本质,重现艺术“生成”的现场,达成身体与媒介的深度融合。因此,“石虎书”既是一场艺术的展现,更是一份向所有观看者发出的开放性邀请。他的作品使公众直面关于“书”的原始叩问:它究竟是什么?正是这种无法被明确定义、拒绝被最终归类的特质,构成了“石虎书”真正的核心价值。


展览现场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林书传致辞
林书传主持了本次开幕式。他表示,本次展览以简朴风格致敬石虎先生,正如其2013年个展仅以“艺术都在展厅里面,我们去看吧”邀请观众,此次亦将目光聚焦于展厅之内的作品本身。展览以“他的另一条艺术探索之路”为副标题,聚焦石虎在绘画与书法之外的独特艺术实践,展览展出包括书画作品、理论手稿及石虎生前自制毛笔等珍贵展品,这些自制工具生动体现了他突破身体惯性与材料限制的探索精神。林书传提到展览名称的由来时表示,他刻意避免使用“书法”或“书写”等传统名词定义本次展览,希望为观众打开更自由的解读空间,并诚挚邀请观众走进展厅,亲身感受石虎心中那份“自由生长”的力量。
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邨言致辞
顾邨言认为,“生长”是理解本次展览的关键。石虎先生是一位非常率真而真诚的艺术家,正如他2013年展览所体现的那种摒弃繁文缛节的纯粹态度。本次展览切入了其创作的另一种状态——石虎从绘画技法进入对书法的探索,他既是不断叛逆自我的先锋,也是中国文化的捍卫者。展厅中,传统手稿与墙上极具当代性的书法作品并置,正体现了这种“生长”:它不是僵化的结果,而是一个流动、不断生成的过程。“石虎书”带来一种再生感,让观众感受到他悬腕挥毫的率性,这正是文脉的积蓄以及持续的生长性!

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致辞
张建华表示,石虎先生的作品曾在海派艺术馆展出,反响热烈。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动用了1800平方米展厅,吸引了近8万人次参观,甚至有不少观众专程从外地乃至国外赶来,足见其艺术影响力。此次展览的策展构思亦颇具匠心,从名称到展厅布置均体现出严谨而先锋的学术态度,既契合高校美术馆应有的研究与探索使命,也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保持了恰当的学术姿态。张建华认为,石虎先生本质上是一位传统的守护者,其创作根植于原始而纯粹的艺术本源。尽管他已以80岁高龄离世,但其作品始终葆有年轻的心态与生命力,这正是高校年轻学子应当接触并理解的艺术精神。他的艺术成长历程,恰是一部见证艺术家信仰的生动历史。

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致辞
杨大伟表示,“本次展览令我深感触动,发言时亦难抑澎湃心绪”。关于展览名称中“书”的概念,我与李安源先生交流后认为,策展人林书传与总策划张宗喜选用“石虎书”这一表述,并非保守,实则是以回归本原的方式拓展艺术的边界。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书”即指书法,“画”即指绘画,只是时代变迁使修辞语义发生流转。今日重提“书”,恰恰是放大其内涵容量——它既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养分,也凝聚着艺术家一生的从艺态度与精神追求。从石虎先生的作品中,正可读出这样一种宽广、丰富而具有生长性的“书”的当代形态。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教授朱友舟致辞
朱友舟表示,“作为南艺书法系的教师,我认为本次展览对书法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书法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参照中文一级学科下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二级学科的体系,书法学或可考虑设置‘古典书法’与‘现当代书法’方向,而石虎先生的创作正可作为现当代书法的典型个案”。朱友舟认为,展览特别展出了石虎先生自制的多种毛笔,令他深有感触。传统制笔讲究“尖齐圆健”的实用标准,而石虎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他追求“健”,却突破“尖齐圆”的束缚,采用竹纤维、草纤维等硬质材料制笔,创造出丰富的线条效果。这种对工具的革新体现了他“回归造笔之初”的理念:唯有改变工具,才能解放笔法,进而展现当代人对线条与空间的独特理解。

执行策展人徐泽洋致辞
徐泽洋表示,“首先衷心感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信任与支持,以及策展人林书传先生、总策划张宗喜先生和所有在策展过程中给予指导的老师们。首次担任执行策展人,于我而言是一段宝贵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从理念构思到空间呈现,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各位的悉心帮助。在此向所有参与布展、协调与执行的团队成员及幕后工作者致以诚挚敬意。今日见到众多师友齐聚展厅,共同感受‘石虎书’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感荣幸与感动。再次感谢大家的见证与参与”。
AMNUA研讨会
开幕式当天,“石虎书:他的另一条艺术探索之路”学术研讨会在美术馆咖啡厅顺利举行。研讨会分为两场,分别围绕“内部、边界、局外——‘石虎书’的生长方式”和“线条、心性、象外——‘石虎书’的生长及其对中国现代艺术转型的启示”两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与会学者围绕“石虎书”的生成逻辑与精神内核展开探讨,从书法与绘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处,追问其艺术的生长方式与生命力。“石虎书”并非单纯的书法实践,而是一种关于造字、造形与造意的探索,将文字的起源、自然的律动与个体的心灵经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原始而神秘的艺术气息。“石虎书”模糊了书与画的边界,以笔线为媒介,连接天地、心灵与语言的秩序,使书写成为生命能量的流动与显现。他既回应了传统的精神根性,又在现代语境中展现出开放与包容的创造力。“石虎书”的意义不止于形式突破,更在于其以“造字之初”的姿态,重启书法与世界、文字与生命之间的深层对话,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与创新路径。


本次展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四展厅展出,
展览持续至10月30日,期待您的到来!
展览的深度研讨会及采访实录将于后期通过官方渠道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AMNUA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