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流·光——美术馆里的音乐会&沉浸式导览 | AMNUA典藏 · 东流万里长系列
2024-11-21
11月1日下午3点,《流光·演奏会&沉浸式导览》活动在美术馆2展厅上演。本次活动作为《东流万里长——AMNUA馆藏江苏地域长江主题经典作品展》的延伸公教活动,邀请了南京市民族乐团和江苏东方交响管乐团的优秀演奏员,以及策展人与南京历史文化研究者,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如长江万里涌动般磅礴又细腻的音画融合的音乐会,沉浸式带领观众体验视听的双重感官盛宴,全方位让观众感受长江滋养下的江苏艺术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 江音苏韵
江苏因江而名、因江而育、因江而盛,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长江江苏段432.5公里,串联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这里是长江黄金水道“钻石航段”,承载全线七成货运量、全国一成半水上货运量。这里地跨南北,融合了多元文化,是物华与人文共荣的沃土。这里江城相依、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潺潺密织的水脉流淌着浓烈的诗情和画意,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
活动开场,首先由策展人张安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主旨立意和展陈设计,并由南京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张娴雅老师的一首二胡独奏《春江水暖》作为开场。接着,张安平老师又着重为观众介绍了展览的第一章节“江音苏韵”,并穿插了南京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员袁梓诚老师演奏的笛独奏《姑苏行》和南京民族乐团中阮演奏家任娜老师演奏的中阮独奏《松风寒》两首曲目。
策展人张安平介绍本次展览
南京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张娴雅老师演奏二胡独奏《春江水暖》
现场观众聆听精彩演奏
南京民族乐团笛箫演奏员袁梓诚老师演奏笛独奏《姑苏行》
南京民族乐团中阮演奏家任娜老师演奏中阮独奏《松风寒》
第二章 龙蟠虎踞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滚滚长江自西南方向进入南京之时,忽然近乎垂直转折向东,形成一个大弯折,自此一路东奔入海。正因这一独特地势,南京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枢纽,依托于长江自六朝起繁盛千年。南京城内山环水绕,融山、水、城、林于一体,形胜天然,钟灵毓秀,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众多,蕴含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底蕴。在近年来持续推进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南京正努力打造成为其中的璀璨明珠。
接着,由南京地方文史研究者陆晖老师着重介绍本次展览的第二章节“龙蟠虎踞”中的《南京》组画。此章节的作品主要以南京这座城市为主题,通过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城市景观形象,可以发现文字记载中遗漏的历史细节,如中山码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由于在特定历史时期经历了改造或扩建,一些地标建筑已经消失,或者面貌发生较大改变。这些艺术作品可以为地方史研究提供多角度的佐证,还记录了城市建筑特征等丰富细节,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介绍完毕后,由南京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苏涵璐老师带来一首古筝独奏《茉莉芬芳》,让大家感受到了亲切的本土艺术风情。
南京地方文史研究者陆晖老师介绍《南京》组画
南京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苏涵璐老师演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
第三章 天堑通途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长江江面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大桥贯穿了交通大动脉津浦、沪宁铁路,沟通了苏南、苏北公路,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运输网络一体化,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被国人亲切地称为“争气桥”的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是江苏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民族自强奋斗的精神象征。
最后,由展览执行张淑斐老师为大家介绍本次展览的第三章节“天堑通途”。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南京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承载了岁月的变迁,也是艺术家们经常描绘的主题。通过解析不同作者笔下的长江大桥,让我们不仅见证了历史,更从艺术家细腻的笔触中感受到国富民强的蓬勃之景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风土人情。终末,由江苏东方交响管乐团长号演奏员谢涵如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曲长号独奏《长江之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展览执行张淑斐老师进行讲解
江苏东方交响管乐团长号演奏员谢涵如老师演奏长号独奏《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