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2023 | C018 李亭葳 :这是放在上面的石子

2024-02-19

2023

一个关于时代的

艺术文献记录项目


Q&A

1、2023年代表作品或最特别的作品(自选)?

"这是放在上面的石子""These are the stones that were placed on top".
油泥,木头,布, 毡子, 3d打印材料PLA.   oil clay, wood, cloth,felt, 3d printing PLA

数千年来,人类在其葬礼仪式和传统中使用石,无论是覆盖已故的尸体,还是标记埋葬地点以便稍后定位,还是纪念死者,比如犹太传统将石子放在犹太人的坟墓上。借用中国的现代墓碑形式和19世纪君士坦丁堡墓碑上都会有冠花,以及语言学废墟的词根(英语中的ruin,法语中的ruine,德语中的ruine,丹麦语中的ruinere)都源于一种“下落”(falling)的观念,并因此总与“落石”(falling stone)的意念关联;其所隐含的墓碑作为废墟主要指石质结构在人死后所居的建筑遗存。通过演化这些雕塑形式进入当代语境,用视觉语言寻找与“废墟化”(ruination)和“碎裂”(fragmentation)有关的图像,进而发掘这些图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的可能。


2、工作室位置、平米数、租金情况?

其实没有,家里一个15平米的屋,以及地下室15平米可以放作品。部分作品在国内画廊仓库和家人那。2020年前有一年半在上海复兴岛租了个40平米的工作室,也没有非常好的利用。


3、画廊合作及代理情况?

上海弥金画廊(Gene Gallery) 和苏黎世的Lechbinska Gallery


4、艺术作品的收入占年收入的百分比?

 2023年25%,之前几年都是60%以上。


5、是否有其他工作?

在柏林兼职过美术老师、德语老师、设计学院讲师和教培老师等。


6、2023年个人在生活或创作中有着怎样的变化或转变?

从2021年9月从上海就回柏林,就由于没非常必要的事拖到2023年到11月初才趁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访问学者机会回国六周。生活上变化是没了奖学金和个展对收入有些不安全感,所以打工占了一半时间。年初想试着在柏林找个全职工作稳定普通地生活,申请了很多都失败了,只找到各种临时工与教育和小孩相关的活,甚至还整个夏天在一个国际语言学校教各国人学德语。创作中的变化是今年没做完整的视频作品,做了个动画也是基于速写和AI工具生成的,后来回上海做了些3D打印作品和绘画才恢复了点感觉。在柏林时纯属创作滞留期,一直想做个可穿戴设备,还为此申请过一个工业大学硕士项目想拓展一下领域也没申上。没去好好推进创作工作。之前都是在柏林做数码部分的作品,电脑前工作。很多作品的推进都是在国内有材料上和空间上的启发。2023是苦逼摸索的一年,现在回头想感觉是想逃避创作停滞带来的压力和不服气才借打工来打发时间。不过打工除了补贴家用也是很好的经验,教学也自己学了不少,德语也提高了些,比作为艺术家稍微融入了点这个社会。但说实话,艺术家的身份在下班的路上或一放松下来就像个警钟响起,弄得心理还是有点焦虑和失落。这种分裂的状态随着现在多回归创作已经少些了。

 

7、您觉得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生态有着怎样的变化?

作为以视频和装置作品为主的艺术家直接感受是作品出售更少,展览经费少了很多,材料费少,有些展览还是艺术家费也没。相比2014、15年甚至16年天马行空帮你实现一个纸上的点子我也只是稍微感受到尾声,就没了。不过有些好的机构和驻留还是很大方完全支持艺术家的,只是少得一个手数的出来。机构关的比新开的多,由于经济原因变化很多,非盈利空间几乎没了。但是听说上海和北京有很多95后00后开的画廊和空间,表面了解过感觉很有希望,至少是非常年轻人的另个面貌。 


个人简介

李亭葳

1989年出生。2017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自由艺术专业,获大师班学生称号。曾在纽约亨特学院硕士项目和同济大学就读,现工作生活于柏林。个展览包括"Mine"(Lechbinska Gallery苏黎世,2022),“云落石出” (弥金画廊,上海,2021)"Grasp, Kneel, Hold, Count, Pray"(几点艺术中心,昆山,2020),“从白鲸到馋之迷航"(器空间,重庆,2019),“白鲸”(剩余空间,武汉,2018)、“感觉好不好”(J: Gallery, 上海,2017)。群展于广州空港双年展、南京四方美术馆、多伦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泰康空间、望远镜空间、星汇美术馆、沪申画廊、Gerken画廊、Flowers 画廊等。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2022年NEUSTART奖学金项目。曾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创意谷访问学者艺术家(2023),参加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巴塞尔Atelier Mondial驻留(2021), 荷兰V2_Lab Summer Sessions (2020),  伊朗Kooshk驻留项目(2018)和斯沃琪和平饭店驻留项目(2016)和纽约Flux Factory驻留项目(2016)。作品《馋》最终入围2020年西班牙影像节的AFIAS奖项。李亭葳用物体、图像和视频装置来组织当代生活话题,通过影、文字、网络视频、声音、平面符号,重现现代人不停追求的自我优化,关注被消费市场改变的自我意识和数码媒介对个人精神感受、行为的改变和异化。在视频作品中,李亭葳创造结构繁复的叙事,将真实事件和神秘元素交错并列,展开许多语义层次。看似荒谬的戏剧性手法是一种糅杂了视觉语言、质感和感知心理学方法的现实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