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前言
文/郑闻
传说,老托尔斯泰会怀疑目光之外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于是,他会在有些时刻猛地转过脸去,以期发现世界尚未来得及展开的样子。刘伟冬描绘园林的视角也好似时光倒流的惊鸿一瞥,确认着那些静谧优雅的经典场景仍在眼前。江南园林永恒的时空之美,随着画家笔触的起伏,静静盘踞在粉墙黛瓦的线条之上。园林象征着中国历代名士理想中的“桃花源”,刘伟冬的绘画以一种隽永的姿态提炼并再现了这些空间,如同电影中的空镜,以“凝聚”和“静止”的力量抵消了时光的流逝。
作为文化意义的“江南”,既存在于黄公望或倪云林简淡的山水之间,也存在于《袁中郎尺牍》的字里行间。约瑟夫•D•帕克在《室町时代早期的禅宗园林艺术》中分析过东亚国家共有的艺术理念,即“个体的内在状态”。刘伟冬兼具意象化与抒情性的油画语言,正是他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术生涯中自然生发的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他在历遍中西、畅游艺海以及告别俗务之后,与内心最为契合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油画创作展示了一位学养深厚的当代学者,对人类理想化的自然与诗意化的生存方式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一系列的雪景、风景与静物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刘伟冬在绘画观念上的兼容并包。画家在这片由刘海粟、林风眠、苏天赐等先贤耕耘过的绘画沃土中,引入了现代性的审美与当代化的视野,体现出一种放松与自由的绘画状态,活泼与自然的表现力度,让人感受到仿佛上世纪初中西艺术融合伊始时的生机与活力。他越来越擅长用轻快的笔触,为画中的景色敞开一片天空,留出一方天地——这是一个画家在他内心桃花源中的漫步,也是一个文人的物语和随笔。
刘伟冬面对中西艺术的伟大传统,不仅具备一个美术史学者的清醒与理性,还体现出一个画家本能的激情与“情趣”。中国现代第一代建筑学家童寯,在《东南园墅》等著作中谈到中国传统造园的核心理念,即“情趣在此之重要,远甚技巧与方法”。刘伟冬在绘画中同样巧妙展示了“漏景”、“泻景”、“借景”等造园的经典手法。在画中一隅,他还会如巴尔蒂斯一般,别出心裁或“别有用心”地安排一只黑色猫咪。猫用一种漫不经心又耐人寻味的姿态,穿过午后的光线,带领观者作一个愉悦的“消遣”与“游戏”,激活了画布与心理的双重空间。
2021.12.15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