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作业——台北以外 开放式对谈

2013-09-16

图注:上,《素描作业——台北内外》海报,设计/张鑫,2013年

中左、中右,《素描作业——台北内外》对谈现场,AMNUA咖啡院,2013年

下左、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1774-1840 ) 素描作品,纸上粉笔,铅笔及墨水,60cmx95cm

下右,台湾艺术家陈界仁

【背景】AMNUA素描系列/Ⅰ素描·表达与限度Ⅱ伟大的素描——与大师同行
III素描作业

回到素描基础,以素描方式或名义,如何实现一种艺术教育,如何成就一种个体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共同促进一种公共性认知?作为《素描·表达与限度》的要求和展示的一部分,《素描作业》系列活动同样将在“基础素描”的观念参照下,讨论,尤其动手来做一些作业。《素描作业》的形式包括艺术家项目、导览、讨论及机构与作者工作坊等。艺术家项目将由部分艺术家结合参展而创作和实施的项目,是结合教育项目的展览的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一个直接的、“素描方式”介入公共空间的形式。机构与作者工作坊将向更加扩大的素描及公共教育语境开放,尝试以素描作业探讨特定艺术与社会的机构及机制问题。

素描作业——台北以外

  开放式对谈

“在未完成的背景褪去之際,作品觸抵著縫隙裡的空白,它書寫著此刻,並包圍著過渡。 ”——赖志盛.

参与《AMNUA素描系列——表达与限度》的台湾艺术家赖志盛先生应邀在美术馆现场实施其作品《素描未满》,由此成为《素描作业——台北以外的缘起。此一主题不仅仅单纯指涉艺术家在台北以外的世界各地实施的素描作业之一,而是意图同时在对谈中牵连出各个方面以界限关系处理为美学的“素描”艺术。直接地置身其中观看,在艺术家的《原寸素描系列》及此次的《素描未满》中,素描线条的描梁画栋将空间实体在日常的忽略中突兀呈现,而观者同时并不能忽略自身是在观看作为平面(无论是现代主义之前的幻象还是现代主义的实体)的绘画。素描作为绘画在空间实体和平面幻像之间的缝隙工作,构成了一个有趣的讨论点,这也联系到架上绘画之前绘画同建筑空间、公共实体空间及最为重要的,扩延的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此一讨论将素描讨论借尸还魂到绘画观念史的梳理。在艺术传统内外、在艺术系统内外、政治文化区域界线内外……或者,在当代的以各种大大小小、实实虚虚界限关系为处理主题和媒介的艺术实践内外,整个以界限关系处理为基础的当代的“素描”实践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在AMNUA一层咖啡院的讨论,将提醒我们在存在于二层的600年素描展示相对于我们的讨论以何种姿态存在的问题,在此意义上,它只在我们讨论间歇的的咖啡浓香中呈现它和下一系列AMNUA素描展的关系。譬如,存留的一个疑问是,赖志盛先生能否在意识形态的空间中再次画一条铅笔线,比如在台北—南京之间。

    鸣谢/AMNUA咖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