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分享到:

活动时间:2014年4月1日-7日

活动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第0号展厅

《刘元黄&李丹丹》摄影作品展

刘元黄/未来新闻

刘元黄,山西省吕梁市碛口镇西头村人,23岁,青光眼患者,3岁失明,仅能感受到光,且无工作能力。 母亲,皮肤病和支气管炎患者,常年卧病在床,无劳动能力,身体很瘦弱。父亲为当地的建筑工人,维持他们的生活。哥哥在太原工作生活,姐姐远嫁他方。

他喜欢笑,或许不是因为他开心才会笑,也不是因为我给他糖才冲我笑,是因为我是陌生人,是因为他要坚强,是因为他想用笑容抢夺眼睛的焦点.......作为职业纪实摄影师是多么想挖掘他笑容的背后,他哭泣的时候,他不开心的时候,可是作为一位女性摄影师,我觉得我于心不忍,我不喜欢接人伤疤,我何不让他笑,让他阳光......

他的自尊心很强,因为他从小在嘲笑和愚弄中长大,他并不喜欢我们去他家,是我闯进去的,村子里的人虽然经常逗他,但是对他都很好,妈妈生病做不了饭,每天都只是清水煮鸡蛋,严重的营养不良,所以村里的人都会格外照顾,如若恰巧赶上吃饭,就留他在家吃饭,所以他也习惯了百家饭,没事的时候就在街上转。他走路不像盲人需要盲杖,在他的视线里没有障碍物,唯一的障碍就是他眼睛里那层青光膜。

我在街上遇到他,感觉像个外星人,大家也这么叫他,他大大的蓝色眼睛很吸引我,我很想了解他,于是我和他约定了第二天早上在这里见面,让他带我去看看他的母亲。但是他没有来,无奈我找到他家,问路的时候村里人都说不要去他家,家里有咬人的狗,我怕狗,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很奇怪,我并不害怕,或许是因为我见到他的妈妈很吃惊,跟多的害怕来自于他的母亲,看到妈妈的双手,我很.......我已经忘记我是来找元黄的,我强行扭过头,去叫他起床,他像个孩子在熟睡中,我花了半个小时去一点点吧他叫醒。当我们问及他的母亲,他的表情立马凝固了,我想我了解了......

他们家的照片里只有一张有他的全家福。

他喜欢抽烟,这是他唯一的爱好,这或许是他微笑背后唯一的解药

回忆——自拍像

这张照片系列自画像是一个旅程到我过去的记忆,我的家乡和我的家人。什么是定义我的梦想和经历?而且,我怎么能保护我的过去未来?

我童年的很多地方不存在了。他们只在我的记忆里依然存在。 房子在村里的数量正在减少。我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房子也越来越破,除了一些书和衣服,我的大多数“孩子的东西”逐渐消失。 当我上了高中,我用每月一次参观回家。当我上了大学,遥远,这改变了一次或两次。

在我开始学习摄影,我们没有一张全家福:甚至没有与家人单张照片。由于我住在大城市,每次一回家,我觉得太多的回忆也慢慢褪色。这感觉就像我是一个有点格格不入与我的家人。但我爱我家和我的家人,我觉得我的真实的自我在这里,我不想失去。 所以,我回到家里来记录我的回忆,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通过这些照片还记得我的回忆,我的过去。

我的家乡是一个矛盾的我。在一方面,我就永远不能回来,住在这里,在另一方面,我会永远怀念它。“家”的概念是充满了回忆永远不会忘记,但具体细节很难永远持续下去,我想记录这些细节,然后告诉我周围的人,并且把它展示给我的后代。

我从小就这样。我感到恐惧,担心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不能回家了,我的父母不存在了。我甚至不知道我可以用它来记得过去,我们一起生活的回忆。我想记录这一切,即使只在我的照片里。

慰安所

我出生在和平的90年代,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我的父亲和爷爷奶奶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不是童话故事,也不是狼来了,而是抗日战争。如果那时候父亲他们能够拥有相机记录那一叶叶历史还该有多棒!而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照片里是全亚洲现存最大的慰安所,它即将被拆除,在此土地之上建立一个博物馆,它虽然是二战时留下来的,但是它之后也经历过了几代人的生活洗礼。或许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二战时的痕迹,但是它的故事和悲伤的灵魂还在。

我带着奶奶讲的故事来到这片废墟之中,记录过去,也记录即将消失的历史证据,也同时记录了这里生活的痕迹。因为这里有历史,因为脑海里有故事,所以穿梭于这黑暗的废墟里,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你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有一个女人或者更多被强奸,被杀,被折磨,或者在痛苦,流血,挣扎,更或者有一群男人围绕着她……

他们为什么要选这张照片?

——代李丹丹获奖摄影作品展序

学生李丹丹获奖了,大家都为她高兴!然而,每一个人看到获奖照片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想很多朋友都会产生这个疑问,为什么要选这张照片?那些外国评委专家们出于何种动机? 他们是否不怀好意?这是国人们的惯常思维。

索尼摄影大赛是国际上最著名的摄影赛事之一,他们聚集了世界一流的摄影专家队伍。他们对于参赛者有具体划分和严格要求,有的要求甚至可以讲是苛求。比如对学生专业组,每所大学只能选出一张照片参加专业组角逐,这是全球性比赛,他们凭什么严格限制数量,这似乎对学生们有点不公。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评委会是智慧的,他们在保护评委们的敏锐感觉。我想评委每天看成千上万张照片他们可以选出最刺眼的照片,未必能选出最优秀的照片。

本年度学生专业组的参赛命题为《未来新闻》。我想组委会的专家们确实不凡,与其讲他们是在评照片不如讲是在选人才。他们是在给未来的摄影家们出题,他们在考量这些未来从业精英的眼光、处事态度和价值观。无疑,在这个群体中最优秀人才将来可能要统领这个世界的传媒业。组委会在为将来选拔人才,这些未来的摄影家看世界的态度、敏锐度和对未来的判断一定是十分重要的。《未来新闻》命题切中要害!评委们不只是在评估参赛学生的作品而是在考察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策略显然超出了就事论事的作品评判。《刘元黄》拍摄的是一位得青光眼的抽烟男子。作品获得亚太区第一名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具备了评委们的评判标准。首先,获奖学生的目光对准的不是今天的高大上,也不是社会热点,她选择了具有公共意识的题材,是这个社会今天、明天都一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一点考验了她的眼光和敏锐度。再就是,社会普遍问题有很多,而她选择了人,选择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刘元黄身处贫困和疾病之中并由此带来明显的焦虑感。这一点证明了她的价值观具有普世性,她的关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如果未来世界都在关注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状况一定会获得改观。

我们再来看这位学生获奖后的第二轮比赛的命题《自拍像》。这次我们又看到了组委会的智慧。他们想了解这名学生摄影家自己,以及他(她)是如何看自己的。自拍像有多种考量。历史上自画像、自拍像很多,著名摄影家辛迪.舍曼也是以自拍像著称。然而,在这里自拍像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诠释。这里的《自拍像》与《未来新闻》形成了一个对未来摄影家的全面评估。组委会即评委们一方面要看未来摄影家们是如何看世界,另一方面他们还要看未来摄影家是如何看自己。这两组照片无论是对大赛、对作者还是对观众都用摄影这种特殊的媒介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对人的审视。所有的人各得其所。

对于本次展览我要感谢荷兰籍外教安东Hazewinkel先生!他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为我们摄影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他在众多学生和很多作品中选中了这幅至关重要的《刘元黄》。也要感谢李小山馆长给了传媒学院学生一个非常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