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16:00,“敏感的形式”——杨明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楼公共空间举行,由本次展览策展人郑闻主持。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批评家顾丞峰、油画家毛焰、雕塑家朱智伟、钱为、冯且,作家韩东、鲁羊、诗人小海、苏州工艺美院院长吕美立、美术学博士袁圣婴等,就杨明的艺术创作展开了讨论。
郑闻首先就 “AMNUA空间艺术系列”这个展览项目本身作了介绍,指出通过这个课题的设立,南艺美术馆将对包括具象雕塑、抽象雕塑、装置艺术等一切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空间艺术”进行研究。通过个案或群展的方式,呈现当代艺术界最具代表性与文献价值的不同的空间艺术样式。而选择杨明不仅因为他代表了85美术新潮以来第一批在雕塑领域进行纯粹形式探索的先驱,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与中国艺术经验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样本,更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一种普遍性与文献价值。
顾丞峰教授是杨明艺术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指出:90年代初期,杨明椅凳系列在形式上的探索就曾引发理论界与雕塑界的轰动与关注,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语言。杨明的整体创作至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气息,并对杨明新作中的个别作品作了点评。吕美立院长从杨明在创作过程中投入而敏感的状态谈起,希望杨明能够保持强烈的创作欲望与敏锐度。
作家韩东、鲁羊、小海等各自从广阔的文化视角谈起,涉及到杨明创作所蕴含的多义性、丰富的象征意味,乃至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和启发。鲁羊特别指出本次展览的题目“敏感的形式”不应被单纯理解为形式的创新,而要深入理解杨明作品的精神性。
毛焰则分析探讨了油画与雕塑创作过程中不同的体验,表达了他对杨明近期陶瓷新作的赞赏,放松的状态与塑造方法从雕塑家的指尖自然流淌出来,代表了一种高超的技巧与创作状态。朱智伟不约而同地对这批作品表示了赞同。另一方面,她指出雕塑创作由于工序的复杂,创作过程的艰难,从而更加显示了杨明把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钱为、冯且、袁圣婴等都从各自不同角度对杨明艺术作了解读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