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NEXT

分享到:

活动时间:2019-01-10

陈研:从神话派对到人间幽会

观画在天堂,而作画常在地狱。成为艺术家有着双重压力,他既需要经过克制而漫长的训练去掌握明晰的造型技巧,而当创作的时刻到来,他又要能唤起最本能的欲望去制作散发灵气的作品,让观者感受到一挥而就的顿悟。这种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在张钊瀛2019年1月5日于南京的双个展“神话派对”和“人间幽会”中,我们将会看到他通过作品与展览设计对此的阐释。      

展览现场

“神话派对”展览将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零空间展出,其中所展出的一系列作品,无论是真实搭建还是虚幻构制,严肃庄重或啼笑皆非,都是他在用阿波罗的理性精神去导演与剖析。而“人间幽会”展览则由Banana ArtSpace和Hermit联合主办,安排在一个更小的别墅空间,那里将展出的是他放下嬉笑面具的,流露个人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摒弃了宏大暴烈的醉人进攻,而是揣着渐渐渗透的小情绪,如在梦中的重逢。

展览现场

人类始终醉心于重建神话,在如今漫威电影流行的同时,回首往昔,我们也不乏见到最伟大的艺术家曾用绘画复活神话,并将他们置于同一空间,如拉斐尔在梵蒂冈签字厅(Stanza dellasegnatura)中的组画,三幅名作《雅典学院》、《圣体争辩》以及《帕那苏斯山》。它们分别呈现了古希腊的哲学家群像、基督教的神与诸圣徒以及希腊神话中的文艺之神与古今诗人。而在中国,莫高窟的敦煌壁画就是一场最大的“神话派对”。而张钊瀛本次展览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他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回应。他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在宗教消退之处和磨灭之时,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吸收了本属于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绪,置于自己心头,使自己变得更深邃,更有灵气,从而能够传达升华和感悟。”张钊瀛的同名组画《神话派对》系列将尼采抽象的描述变成了绘画,这些带有宏大氛围的大幅油画让人不能不想到尼采对艺术替代宗教的另一番精彩言论:“无论何处,只要在人类的奋斗史中觉察到一种高级的阴郁色彩,便可推知,这里滞留着灵魂的不安、焚香的烟雾和教堂的阴影。”

展览现场

“神话派对”中的其它一些作品会让我们想到结构主义哲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的《神话学:生食和熟食》一书中对神话科学的研究。他这样描述对神话的研究:“神话学可以成为‘屈折光学’(anaclastique),如同对反射光线和断折光线的研究。……神话思想不关心明确的开端和结束,因此,不走完整的行程:它总是留下一点未完成的东西。像仪式一样,神话也是‘不可终止的’。”他的研究超越了对特定神话的研究,而是去阐明源于各群体的许多神话间的同构关系。他将一个神话比喻成一根轴,这样的一根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个与轴垂直的平面,如果将所有的神话都置于这样的空间,他构建出了一个图式,一个由无数不同平面交错的轴构成的图式,他称之为是一种神话的“星云”。随着这星云的播散,它的内核凝聚起来,形成组织,于是,产生了一个多维体。张钊瀛这次展览的多元性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它的中央部分呈现组织化,而沿其周边仍是捉摸不定和含混不清。《神秘的羔羊》、《刺绣肥皂剧》、《时令物》皆是如此,看似荒腔走板,实则矜持雕琢。

展览现场

相对于在美术馆的“神话派对”,在Hermit的“人间幽会”则更显得私密性。如果说”神话派对”追求的是接近神的至高理性,“人间幽会”则是描绘人欲的流露,张钊瀛从他的《一天一个小剧场》选择了一系列的小幅油画,主题都是情人接吻时的瞬间。这些小尺幅的作品使得观者需要靠近观看,而越是凝神观看则越会感到脸红心跳,被激起最本能的欲望。虽然没有到癫狂式的性放纵,但也是接近酒神精神那种“天性中最凶猛的野兽径直脱开缰绳;肉欲与暴行令人憎恶地相混合”。这种酒神精神让人受到鼓舞,感受到在幽会亲吻短促的瞬间中的生存狂喜本身。人们在神话中寻找公正的判决与终极的智慧,而在人间的幽会里,人们表达最隐私的感情与最纯粹的爱恨。幽会之情,有时是超出爱情的一种独立存在,甚至可以带给人理性的启迪。譬如明代流行的以情悟禅,有老僧独爱《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初见时的一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说在十字之内,有莺莺的秋波,更有张生“怎当他”三字的勘破,这就仿佛释迦牟尼于灵山会说法,拈花示众时惟有弟子摩诃迦叶看破微笑。而关于幽会与吻,张钊瀛的这些小画会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对情人幽会之吻的精彩形容:“这种狂暴的快乐往往预示着狂暴的结局,在那欢愉的刹那,就像火和炸药,一吻即逝。”

展览现场

更多的感受需要面对张钊瀛的作品时才会获得,此次一城双个展本身也是张钊瀛的一件别处心裁的作品,展览的开幕将从下午在美术馆开始“神话派对”,至夜幕降临后转至Hermit开始“人间幽会”,跨过昼夜,从神话到人间,从日神到酒神,相信这将会是观者们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

文/陈研

个人简介:

陈研,1986年出生于南京,本科至博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版画及图像学研究,曾发表《作为艺术的题款时间》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