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岁月,博伊斯表演了他著名的行为《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此时的伊门多夫正受其影响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巴塞利兹尝试用“形象倒置”来完成自己的绘画;吕佩尔兹用浓重的色彩和造型去追求自由的生命状态……90年代,这些恣意展露才华的艺术家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时隔半世纪,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齐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现场
2019年3月22日下午四时正,《重整 | 德国艺术立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开幕。
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和德国沃纳画廊主办,歌德学院(中国)协办的“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是一场对9位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们的大型回顾展。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先生和沃纳画廊纽约总监柯荔蔓女士共同策划,将自上世纪艺术历史的重要节点起,追溯德国艺术在文化与历史层面对当今艺术世界的影响。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明先生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明先生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南艺全体师生对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各界来宾致以谢意。
杨书记介绍,本次展览从艺术史的角度回顾了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探讨了德国现代艺术与中国现代艺术之间深刻的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到1930年代鲁迅先生引进了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从而引发了“新文化运动”,中德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而本次展览可以给我们带来有利的思考与参照。
杨书记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南京艺术学院确立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前不久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政协的文化文艺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联组的讨论活动,在这个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发展中国文艺事业提出了新的期望。我们南京艺术学院全校上下也正在认真地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我们相信这一次重要的展览一定会对我校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杨书记在致辞中还感谢了南京海关、歌德学院以及相关单位与机构为本次展览做出的支持与帮助,并祝展览圆满成功。
歌德学院(中国)徐央央女士
歌德学院(中国)徐央央女士代表未能前来的科里院长发言,徐央央女士宣读了歌德学院(中国)科里院长的来信,科里院长在信中首先对自己未能前来参加本次展览开幕表示遗憾,并对长期的合作伙伴——南京艺术学院表达了感谢。科里院长认为,本次展览成功地将德国的一些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原汁原味地带到了南京,而即便是来自德国的艺术,也是和其他文化不断交流的结果。考察了欧洲乃至欧洲之外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上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变迁,科里院长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国家边界的概念定义艺术是否有意义或者说是否还有意义——我们是否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艺术所思考的主题上?他希望大家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关于内容或形式的思考,关于艺术家自我生存或是社会大型问题的思考的踪迹。科里院长对于本次展览的所有参与者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祝展览成功。
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先生
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先生介绍了展览的来龙去脉,并感谢了各方对展览的支持。他很认同在开幕式前举办的论坛上歌德学院(中国)前院长阿克曼先生谈到的一个重要观点——艺术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一个国家概念,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更多地放到具体艺术家的作品当中。郑闻先生为我们介绍,本次展览的这一批艺术家在90年代的时候,对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至今仍在。他说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常常会用“表现主义”一词去笼统的概括这些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的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不严谨的,而本次展览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厘清一些概念。他希望能够把优秀的展览呈现给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
本次展览德方策展人柯荔蔓女士
本次展览德方策展人柯荔蔓女士说,这个展览非常的成功,必将在南京市、在中国艺术界留下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势必能打开中德艺术交流的一个新契机,产生一些新的合作或者说碰撞出一些新的可能性。 她表示很高兴选择了南艺美术馆这样一个场馆以及郑闻副馆长作为本次展览的合作者,因为在展览筹备以及沟通的过程都非常地顺利和愉快。她解释了本次展览的标题——《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中的“重整”一词,除了重新定位之外,更有将眼光看向未来之意。希望借助本次展览,为普通观众、艺术从业者开启一条全新的道路。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
最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对大家的耐心聆听表示感谢,他说,展厅里的作品正张开臂膀,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重整丨德国艺术立场》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4日。
展览现场
编辑:刘婷
摄影:王乾龙、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