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艺术、教育与自我超越的共鸣
面向人群: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通过独特的方式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以非凡的创意绘制梦想的蓝图。南艺美术馆邀请到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共同开启一场充满启发与探索的非洲面具戏剧之旅。这不仅是一场与艺术的深度交流,更是一段关于教育创新与自我超越的探索历程,一次与非洲面具古老智慧的神秘邂逅。
此次特别的艺术实践活动将非洲面具——这一文化瑰宝与现代戏剧相融合,为听障学生构建了一个跨文化和跨学科的体验平台。通过这次探索,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艺术的多样性,还能在创造与表达中突破自我,展现无限的潜力。本次工作坊旨在超越声音的局限,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触觉和视觉与艺术建立对话,体验面具的象征力量,并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力转化为生动的表演。
每一张面具都蕴含着非洲部落的历史与文化,它们不仅是艺术的象征,更是内心情感与社会身份的表达。将面具融入戏剧创作,让学生在制作与演出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用艺术讲述故事,借助面具的象征意义,发现并表达自我。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还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创新的思路,让艺术成为沟通的桥梁、教育的工具和自我成长的途径。
摄影:水博杰
工作坊流程
参观/观察美术馆中的非洲面具
Observe African masks in the museum
制作面具
Mask making
基础面具和肢体
Basic mask movement
带着自己制作的面具探索肢体运动
Movement Exploration with their own mask
小组指导与展示
Grouping :Teaching each other and Show time
带领者背景介绍
Narumol (Kop) Thammapruksa
表演者、导演、文化艺术工作者;
清迈大学大众传播学院戏剧教师;曾在清迈大学艺术博物馆担任策展人;
1995年起专注使用戏剧和创意舞蹈作为社会服务。
1999年获亚洲文化协会的奖学金,前往美国观察、学习并参与戏剧和舞蹈。同年入选UCLA亚太表演交流(APPEX)驻地项目的国际艺术家。
曾获得世田谷基金会和日本基金会的支持,与16位戏剧导演/作家一起参加了由东京世田谷公共剧院举办的为期三年的“亚洲当代戏剧合作项目”;
曾受中国台湾艺术发展协会(ADAT)的邀请,在台北和高雄的小型艺术节上开设工作坊,并导演戏剧作品《He-Me-She-It》;
2013年至2017年,Kop与Nikorn Sae Tang合作进行面具表演,使用亚洲和Lecoq的肢体戏剧风格。其中,《恶魔英雄》探索了泰国古典面具舞蹈的当代风格。亚洲面具项目研究了亚洲各文化中面具的构造及其如何以新形式重新引入。该项目由印度尼西亚面具制作人、日本和泰国戏剧艺术家共同创作出2016年的戏剧——《海洋蓝心》。
展望未来,艺术疗愈将随着教育与科技的持续进步不断革新,为面临感官挑战的人群开辟更广阔的可能性。虚拟现实(VR)技术与触觉反馈设备等先进科技的融入,正逐步为我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多元感官体验的桥梁,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与表达途径。无论是通过振动音乐的共鸣,还是沉浸在肢体表达和戏剧的演绎中,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蕴藏着打破界限、追求心灵共鸣的无限潜能。
艺术,作为超越言语界限的表达方式,更是爱与理解的桥梁。我们期待,它能够引领更多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跨越孤独的藩篱,步入一个由斑斓色彩、和谐节奏与灵动动作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在这个充满创意与互动的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声方式,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生命画卷。
活动说明
该项目含艺术疗愈工作坊,但不具备治疗性质
总策划:宣文陵 金玉衡
项目统筹:李颖
项目支持:段兴禹
项目团队:窦晨倩 熊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