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ACADEMIC

NEXT

分享到:

一场奔赴月球的旅行,因何、何以、如何?

南美小白(下称“小白”):

南艺美术馆是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美术馆,为什么会想要做这样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展览?

林书传(南艺美术馆副馆长,展览总策划,下称“林”):

“当代”是一种时间概念,也是面对时间的态度,仅仅是当代艺术就太局限。“商兔奔月”项目,不论其内容如何传统,其表达一定是当代的,至少是基于当下的。以往,我们将传统与当代的界限划得太明显,导致很多本该去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脱离了当下的展示与传播方法和媒介,有时候才会给人难以“阅读”之感。因此我们选择一张有原型的商代兔子的图像,运用当代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和图像处理的方法,通过展览和公教来完成尝试或者实验。


小白:

AI介入项目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从高古文化到现代科技,跨度会不会很大?而这个跨度对于展览而言是恰当的吗?

林:

对于美术馆来说,AI的介入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工具,AI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社会情境,生活素材。不论我们面对它是焦虑、无力还是兴奋,都需要落实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去进行评判。“商兔”项目就希望构建一个可被讨论的平台。人与AI互相不可被替代的东西需要在现场获得讨论。


小白:

你是怎么产生出让文物活起来的想法的?展览中的故事是怎样被你串联起来的?

汤淳(展览创意,下称“汤”):

文物一直都鲜活着,甚至比活着的人更真实,因为它不会撒谎,我们总能从文物身上找到过去的蛛丝马迹。可能是大家没有找到理解文物的好方法,对高古时期的文物细节无法摘取。这次展览的目的正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

《商兔奔月》首先用新石器晚期到魏晋时期的时代顺序做框架,以该时间段极具代表性的文物造型及纹饰为原型与主角“商兔”做结合,再加上古文字的演变、神话传说和《山海经》等内容让“商兔”完成一个“全地形”式的旅行。

 

小白:

你第一次听到《商兔奔月》这个展览想法的时候,你觉得可以完成这个展览的落地吗?当时就有一个大概的展览雏形了吗?

徐轩露(南艺美术馆信息工程部主任,展览总策划,下称“徐”):

我一开始接触《商兔奔月》时,并未形成一个展览的概念。因为项目本身不是对一个或多个艺术家、艺术事件与作品的呈现,而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古神话与现代文明的一次结合。其信息量和智识性很高,单以展览的方式去呈现是不好给观众说清楚的。所以,我们是将美术馆的空间作为本次项目的传播景观,将那些文献、图像中抽象的信息通过“知识再生产”的方式转译成为一种逻辑现场,再利用视频、AI技术和数字媒体等手段呈现,便于线下观众、线上用户观看和欣赏。



小白:

《商兔奔月》是基于一个故事而形成的展览,这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汤:

《商兔奔月》基于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以商代玉兔为原型的兔子受到了西王母的召唤,奔赴月球成为月宫主人。商兔从中原出发,过丛林、登昆仑,直至走进南天门,堕入星辰……一路走来,有神兽的赐福,有寻常生灵的相遇,也有山间历险和太空奇旅。当然,这一切都是由中国高古时期文化里的星星点点搭建起来的。


小白:

你在逛博物馆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些脑洞故事吗?为什么只有商朝的小兔子被选中画下来了?

汤:

我更多的是会想象自己回到某个时代会看见什么。或许是良渚文明里的一场祭祀,巫师佩戴着某件文物对一只飞鸟喃喃自语;或许是回到殷商,瞧见有人趴在地上仔细找寻蟋蟀的踪迹,以确保是不是真的进入了秋天;又或许是我活在汉代如何去猜想从前......

至于选择兔子作为原型,是因为兔子的形象在过去数千年里基本都是以写实手法表现的,除了有商周时期的少量夸张。兔子的形象几乎是一幅“矢量图”,可以方便叠加的素材,再加上兔子并没有过多的原始崇拜色彩,作为创作对象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兔子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


小白:

“商兔奔月”的故事是一个你根据现有文物图像所进行的二创,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意义是什么?

汤:

兔子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中,它主要的任务是为神仙们制作仙药,而《商兔奔月》恰恰是去取缔这项工作,因为道仙思维的结束象征着先民步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原始崇拜的色彩也逐渐褪去。

《商兔奔月》里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递进在增加,创作手法也逐渐丰富起来,从陶器到青铜玉器再到漆器纺织品等,我们可以找到高古时期科技生产力发展的轨迹。总之“商兔”是在述说过去,同时也启发我们奔向未来。


小白:

你觉得从文物到用图片讲故事,再到今天与人工智能的亲密合作,这期间经历的事情最让你感到兴奋和期待的是什么?

汤:

AI的介入,在开始,我是抗拒的。我认为AI一定会成为危机。但仔细想来,青铜冶炼技术似乎也算是一种危机。危机于任何时代都来自于人的欲望。

我们在《商兔奔月》中试图让AI为我们解决更多事情,结果是令人惊喜的——AI真的解决了一些事情,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期待并不高,毕竟这是一次实验。要说期待,我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当中,让AI对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认知,这样,多一个“帮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小白:

这种展览形式对于普通观众会不会产生一些“阅读障碍”?

林:

美术馆要做的事情便是消除“阅读障碍”,提供阅读和思考的通道,而不只是仅仅展示和揭示答案与结果。 


小白:

“商兔奔月”的展览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汤:

这场展览对我来说是一次突破。我从一个学习者短暂地变成了一个讲述者。我没有绘画基础,只是用一个极其简单的方式在述说,可能这种简单反倒让大家更关注故事的内容。说到底,不是“商兔奔月”的故事有多优秀,而是传统文化太精彩。

这场展览对我而言也是一份事业的开始,这让我可以自信地走下去。很感谢南艺美术馆的邀请,让一直处在传统文化氛围里的我能与当代艺术产生交汇。


小白:

你觉得“商兔奔月”对于美术馆而言有什么意义?

林:

标题中就有“实验”两字,既然是实验就要接受失败的可能性。美术馆不只是一个展示经典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发生场和试错场。


小白:

通过这次尝试,以后的展览会在这个领域深化吗?这会是一种展览的新趋势吗?

林:

不敢去谈“新”,用新媒体表达传统文化的展览项目太多了,但是更多是在视觉媒介上做功夫。

我们去做“商兔”希望更综合一点:1.史料详实 ;2.故事有趣;3.观众不局限年龄与知识背景;4.与当下要有关联;5.项目充满生长和实验性。这种综合性会一直发扬下去。



小白:

展览主要将以什么方式呈现?你是如何策划实现这个看起来有点“梦幻”的展览的?

徐:

本次美育视频展览将以多种方式呈现,包括实物展示、数字艺术、互动体验、视频展示等形式。展览的策划过程中,我们注重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呈现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实物展示部分,我们将展示一系列与商兔奔月相关的文物、艺术品和手工制品,这些展品将从不同的角度让观众了解商兔奔月的故事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此外,我们还将展示一些AI技术实验下的数字作品,这些作品将以各种形式呈现商兔奔月的主题。

互动体验方面,美术馆公共教育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展览延伸项目,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传统文化之中,深入了解展览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小白:

展览线上线下同步,如何让两方面的观众更好理解主题?

徐:

在现场,我们会提供一些文字和图片的辅助解释,并设置展览导览图和现场视频播放区域,引导观众进行参观。同时,我们也会配备志愿者解说员,为观众提供现场讲解和问题解答。

对于线上观众,我们会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解说,通过展览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尤其是在视频展示方面,我们将展示一系列关于商兔奔月的视频,配以专业的动画、解说和音乐,生动呈现展览中的文化、历史、AI技术实验下的作品生产等内容。

 

小白:

在“商兔奔月”之前,你负责过“企业家伦勃朗”的半线上项目,越来越多的线上项目在美术馆登陆,这是一种展览的个人趣味吗?还是一种你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徐:

数字线上展览和半线上项目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在线上呈现展览更加便捷、灵活和创新,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更好地普及和共享艺术。

线上化的深化,也为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提供了更多展示和推广作品的机会。同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不管是内容生产还是硬件建设,不断出新,不断投入,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


小白:

本次展览有哪些亮点?

徐:

本次展览,将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神话故事和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采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视频、音频、灯光、投影等方式,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传承目的。展示设计本身就是本次项目的一大亮点,它独具特色,与展览主题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展览体验。此外,线上线下同步展览,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展览内容,并参与线上互动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小白:

听说展览会有很多视频,可以透露一下这些视频的大概内容吗?

徐:

视频将分为三大部分:

1.我们会邀请展览创意汤淳老师针对他创作的《商兔奔月》展开系列讲述,形成视频故事集,系统阐释每一件作品的含义;

2.我们会邀请其他相关的学者、研究者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各自品评商兔奔月项目所带来的感受;

3.展览本身的导览,全面展示空间现场的每一个环节,让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也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